(fēn)
(tíng)
(kàng)
()

基本释义

  • [ 成语形式 ]ABCD式的成语
  • [ 成语结构 ]偏正式成语
  • [ 常用程度 ]常用成语
  • [ 感情色彩 ]中性成语
  • [ 成语繁体 ]分庭抗禮
  • [ 成语正音 ]分,不能读作“fèn”。
  • [ 成语语法 ]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双方
  • 分庭抗礼英语翻译暂无

详细释义

拼音怎么读

[ fēn tíng kàng lǐ ]

意思解释

庭:庭院;抗礼:平等行礼。原指宾主相见,分站在庭的两边,相对行礼。现比喻平起平坐,彼此对等的关系。

用法示例:

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,留着吃了饭,叫他拜做老师。(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七回)

近义词

平起平坐平分秋色

反义词

和衷共济同心协力齐心协力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渔父》:“万乘之主,千乘之君,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。”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(子贡)所至,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。”

分庭抗礼成语故事“分庭抗礼”这则成语的“抗”原作“伉”(kang),是对等、相当的意思,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,相对行礼,以示平等对待。后来比喻地位平等,互相对立。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《庄子。渔父》,万乘之主,千乘之君,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,夫子犹有倨敖之容。一天,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。弟子们读书,孔子独自弹琴。一曲未了,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,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,坐在树林的另一头,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。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,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、子路到他跟前,并且问道:“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?”子路高声说道:“他就是我们的先生,鲁国的君子孔子呀!”子贡补充说:“他,就是以忠信、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。”渔夫微微一笑,说:“恐怕是危忘真性,偏行仁爱呀。”渔夫说完,转身朝河岸走去。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。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,猛然站起身,惊喜地说:“这位是圣人呀,快去追他!&rdquo…

1、特士拉未经深思,便把专利让渡给这两个心怀不轨的人,相信他们会制造出能与爱迪生分庭抗礼的设备。

2、“紧跟”毛泽东,一旦背叛毛泽东并想分庭抗礼,不仅会使以前的威望即刻丧尽,还会引来极度的鄙视,根本不可能再号令天下求得响应

3、“气宗出了很多自成一派的武学宗师,在御剑术上和剑宗分庭抗礼

4、他纵横商场数十年,晚年想退休享福,但唯一的独子却不愿接手,甚至还另起炉灶与他分庭抗礼。

5、太原王,坐镇晋阳,与北魏朝廷分庭抗礼,总揽朝政

  • 爱礼存羊:由于爱惜古礼,不忍使它废弛,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。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。
  • 分我杯羹: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  • 安分守己:分:本分。规矩老实,守本分,不做违法的事。
  • 安常守分:分:本分,自己分内的。习惯于平稳的生活,安守本分。
  • 傲慢少礼:态度傲慢,对人不讲礼节。
  • 安分守已:规矩老实,守本分,不做违法的事。
  • 傲慢无礼:态度傲慢,对人不讲礼节。
  • 分茅裂土: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  • 安分知足:安于本分,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。
  • 白黑分明:比喻是非分得清楚。

分庭抗礼的意思是庭:庭院;抗礼:平等行礼。原指宾主相见,分站在庭的两边,相对行礼。现比喻平起平坐,彼此对等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