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fēn)
(dào)
(yáng)
(biāo)

基本释义

  • [ 成语形式 ]ABCD式的成语
  • [ 成语结构 ]偏正式成语
  • [ 常用程度 ]常用成语
  • [ 感情色彩 ]贬义成语
  • [ 成语繁体 ]分道揚鑣
  • [ 成语正音 ]镳,不能读作“lù”。
  • [ 成语语法 ]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  • 分道扬镳英语翻译暂无

详细释义

拼音怎么读

[ fēn dào yáng biāo ]

意思解释

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标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。

用法示例:

我们彼此之间感情不和,早已分道扬镳了。

近义词

各奔前程风流云散

反义词

志同道合并驾齐驱

成语出处

《魏书·河间公齐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

出处:《北史·魏诸宗室·河间公齐传》高祖曰:“洛阳,我之丰、沛,自应分道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释义:“扬镳”,举鞭驱马前进。分路前进,比喻各奔前程,各干各的事。故事:在南北朝的时候,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,他很有才能,屡建功勋。皇帝非常敬重他,封他为河间公。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。他聪慧过人,饱读诗书,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。孝文帝很赏识他,任命他为洛阳令。不久以后,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,从山西平城搬迁到洛阳建都。这样一来,洛阳令成了“京兆尹”。在洛阳,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,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,往往表示轻视。有一次,元志出外游玩,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。照理,元志官职比李彪小,应该给李彪让路,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,偏不让路。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,当众责问元志:“我是御史中尉,官职比你大多了,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?”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,说:“我是洛阳的地方官,你在我眼中,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,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?”他们两个互不相让,争吵起来了。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。李彪说,他是“御史中尉”,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,居然不肯让道…

1、其中,一个人要了一篓鱼,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,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

2、旅长和张大帅是磕头的弟兄,一同打下的天下,如今却要分道扬镳,真让人觉得世事难料

3、很可惜,正是这样一种差异,为他们后来的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

4、福凯与欧文斯曾经是并肩打击偷猎者的盟友,但后来因在策略上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了。

5、李茂堂和王超北都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员,后来都被敌人逮捕,王超北出狱后重新接上组织关系,李茂堂却自首留于中统,两人分道扬镳

  • 分我杯羹: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  • 安分守己:分:本分。规矩老实,守本分,不做违法的事。
  • 安常守分:分:本分,自己分内的。习惯于平稳的生活,安守本分。
  • 安贫乐道:安于贫穷,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。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。
  • 安贫守道:安于贫穷,恪守信仰。
  • 安分守已:规矩老实,守本分,不做违法的事。
  • 岸然道貌:指严肃的神态。
  • 分茅裂土: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  • 安分知足:安于本分,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。
  • 白黑分明:比喻是非分得清楚。

分道扬镳的意思是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标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