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
(zhì)
()
(zhì)

基本释义

  • [ 成语形式 ]ABCB式的成语
  • [ 成语结构 ]连动式成语
  • [ 常用程度 ]常用成语
  • [ 感情色彩 ]中性成语
  • [ 成语繁体 ]拔幟易幟
  • [ 成语语法 ]作谓语;指取代
  • 拔帜易帜英语翻译暂无

详细释义

拼音怎么读

[ bá zhì yì zhì ]

意思解释

帜:旗帜;易:换。比喻推翻别人,自己占有。

用法示例:

如今这里已拔帜易帜,另换新主了。

近义词

拔赵帜立汉帜、取而代之

反义词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淮阴候列传》:“赵见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赵壁,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”

“拔帜易帜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取而代之。这个成语来源于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,夜半传发,选轻骑二千人,人持一赤帜,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,诫曰:“赵见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赵壁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”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,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,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,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,攻击赵国。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大军阻挡。谋士李左军建议陈馀拔给他三万军队,从小路出发,出奇不意地截取汉军的后勤装备及粮食;而它的前军抵达井陉时不与交战。这样的话,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韩信和张耳的头颅。陈馀是个读书人,不爱使用诈谋奇计,认为韩信的兵不过数千,经过千里行军,巳非常疲惫,可以直接予以攻击,因此没有采纳李左军的计谋。韩信手下的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,十分高兴,放心东下井陉,进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之处,韩信下令休息。半夜里,他选出两千名轻骑兵,让他们每人拿着一面红色旗帜,从小道来到井陉口山后隐蔽起来,同时对他们说:“我将另派一支军队与赵军对垒,并假装败退。这样,赵军必定倾巢而出,前来追击。你们乘此机会快速进入赵营,拔掉赵军的旗帜,换上我…

  • 安危相易:易:变易,转变。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,相互转换。
  • 拔刀相助: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。
  • 拔地摇山:翻动大地,摇撼山岳。形容声势极大。
  • 拔地倚天:拔:突出,耸出。倚:倚傍,贴近。从地面突兀而起,贴近天际。比喻高大突出,气势雄伟。
  • 拔丁抽楔:拔出钉子,抽掉楔子。比喻解除困难。
  • 拔葵去织: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。
  • 拔来报往:报:通“赴”,迅速。很快地来,很快地去。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。
  • 拔本塞源:本:根本,根源。拔起树根,塞住水源。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。
  • 拔了萝卜地皮宽: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。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。
  • 拔萃出群:拔:超出。萃:原谓草丛生的样子,引伸为聚集,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。超出一般,在众人之上。

拔帜易帜的意思是帜:旗帜;易:换。比喻推翻别人,自己占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