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
(shān)
()
(dǐng)

基本释义

  • [ 成语形式 ]ABCD式的成语
  • [ 成语结构 ]联合式成语
  • [ 常用程度 ]常用成语
  • [ 感情色彩 ]中性成语
  • [ 成语繁体 ]拔山舉鼎
  • [ 成语语法 ]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力气大
  • 拔山举鼎英语翻译暂无

详细释义

拼音怎么读

[ bá shān jǔ dǐng ]

意思解释

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。

用法示例:

一个人被鸦片束缚住了,任你是拔山举鼎的英雄,铜浇铁铸的罗汉,只要烟瘾一发,顿时骨软精酥,连一些气力都没有。★《黑籍冤魂》第一回

近义词

拔山扛鼎

反义词

软弱无力

成语出处

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下:“籍是时年方二十四,力敌万夫,有拔山举鼎之威。”

【释义】:“拔山举鼎”这则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移动大山,举起巨鼎。引申之义为形容力强气壮。亦作“拔山扛鼎”。【出处】:这个成语来源于《史记?项羽本记》:籍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又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”【故事】:项羽,名籍,少年时代,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,改学击剑,也不肯好好学。叔父项梁很生气,项羽说:“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。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,也不值得学,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。”项梁于是教他兵法,他很高兴,但也只求略知大意,不肯认真钻研。据说,项羽二十二、三岁时,身体魁梧,体力强壮,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。后来,项羽起兵反秦,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,从24岁开始,奋战了8年,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,终于自刎于乌江。自刎前,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,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,慷慨高唱道: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!骓不逝兮可奈何?虞兮虞兮奈若何!【用法】:元?无名氏《暗渡陈仓》头折:“拔山举鼎兴王业,赳赳威风谁敢敌。”

  • 挨山塞海: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。
  • 安如泰山: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,不可动摇。
  • 安如太山:形容极其平安稳固。泰,也写作“太”。同“安如泰山”。
  • 安若泰山:形容极其平安稳固。同“安如泰山”。
  • 八公山上,草木皆兵:将八公山上的草木,都当作是士兵。形容极度惊恐,疑神疑鬼。
  • 拔刀相助: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。
  • 拔地倚天:拔:突出,耸出。倚:倚傍,贴近。从地面突兀而起,贴近天际。比喻高大突出,气势雄伟。
  • 拔丁抽楔:拔出钉子,抽掉楔子。比喻解除困难。
  • 巴山蜀水:巴、蜀指四川一带。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。
  • 巴山夜雨: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。

拔山举鼎的意思是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。